用寓言說服人

2006102516:49

 晏子的思辯術

引用:http://mail.dali.tcc.edu.tw/~mercury/new_page_166.htm

歷史上以個子矮小而聞名者,西方有拿破崙,中國則有晏子。拿破崙以軍事天才留名青史,晏子則以處世智慧供人玩味。若談思辨上的機巧,晏子當更勝於拿破崙一籌。

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宰相,事齊靈公、莊公、景公,為三朝元老。他在外交上最令人津津樂道者,莫過於出使楚國的那一次事蹟。楚國欺侮晏嬰個子矮小,故意另外開個五尺高的小門,要他走小門,把晏嬰和齊國同時矮化了。晏子不甘示弱,立即給楚國一隻回馬槍:「這是狗門,不是人進出的門。出使狗國才走狗門,出使人國,就該從人門進入。」楚國無奈,只好開大門迎接。

到了楚王朝廷,當酒宴進行到一半時,突然二個衛士縛了一位犯人上來。楚王問道:「被縛的是那一國人,犯了什麼大罪啊?」衛士答道:「是齊國人,犯了竊盜罪。」楚王看了看晏子說:「齊國人生來就愛偷別人的東西嗎?」晏子聽了,不慌不忙回答:「我聽人說過,橘生長在淮河以南是橘,生長在淮河以北,就成了枳。這兩種植物樹葉一樣,果實味道卻不同,什麼緣故呢?完全是水土環境的關係。這個人,在齊國從不偷竊,到了楚國,就幹起這種勾當來,莫非是楚國的環境使然,養成了愛偷竊的習慣。」楚王無言以對,覺得自取其辱。晏子替自己和齊國保住了尊嚴,並達成了外交任務。

從這裡,我們了解晏子有很強的思辯能力,可以把各種現象,解釋成對自己有利的說法。這種能力,必須平時多培養正反兩面的思維,用多元化、多角度的視野看事件。此法不僅讓晏子在外交上左右逢源,也讓他在勸戒國君上如魚得水。

齊景公死了一匹心愛的馬,勃然大怒,拿起戈要擊殺養馬的人。晏子出面說:「你這樣刺死他,他死得糊里糊塗,我替你宣布他的罪狀,也好讓他死而無憾。」晏子將戈接過來,指著養馬人的心窩,大聲說:「你罪大惡極,一死都不足抵罪。第一,你替國君養馬卻讓馬死了,該死!第二,你讓國君為了一匹馬,要殺養馬的人,又該死!第三,你讓國君為了一匹馬殺了養馬者,醜名聞於諸侯,更該死!」景公聽到這裡恍然大悟,趕緊說:「把他放了吧,免得傷害我仁義的名聲。」晏子說出了景公未曾思慮過的角度,點醒了景公,救了養馬人一命。

另一次,景公生了病,大臣梁丘據請求殺掉負責祈禱的官員。晏子又出面了,他說:「如果祈福對人有好處,能使人得到神靈的庇護,那麼詛咒就會讓神靈發怒,對人也有傷害。今天國內詛咒君王的人太多了,就算祈禱的官員克盡職守,天天為君王禱告,又怎能敵得過成千上萬人的詛咒呢?所以主公得病,和他沒關係,不能歸罪於他。」這又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的思辨。

晏子用這說法來勸戒君王,對個人是相當危險的。若景公有意把生病和詛咒聯想,那麼晏子擺明了是在「唱衰」他。但是晏子敢於挑戰迷信,更敢於「諫說犯君之顏」,這都看得出他的智慧與勇氣。怪不得個子矮小的晏子,連司馬遷都以為其執鞭而忻慕焉。

 

= = = = = = = = = =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 == = = = = == =

看了上述的故事,我們也來學學,如何用委婉的言語勸人,或用寓言的方式來達到說服人的效果。

出題目囉:

有一個校花,正要從十樓往下跳,你就站在她身旁,你會說..........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