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城盡帶黃金甲

2006120510:17

周杰倫主演的新電影片名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到底有何含意?

片名是取自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詩作「不第后賦菊」:

「待到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后百花殺。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」。

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電影中,張藝謀講述的是一個唐朝的故事,

卻是以曹禺的經典話劇「雷雨」為藍本改編,

而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所形容的情景大致是描寫大軍攻打入城之後,

看到穿著金黃盔甲的士兵遍地倒下的宏偉情景。

黃巢的故事:

  對唐帝國許許多多的人來說,公元880年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難以回避的巨大影響。在這一年中,上至皇帝,下到平民,無論是農民軍領袖黃巢,還是唐軍的諸位節度使,都面臨著壓力,面臨著抉擇,感受到緊迫,感覺到即將來臨的大風暴。這一年,是不能被輕易忘記的一年。對黃巢來說,尤其如此。

  唐僖宗廣明元年(880年)十二月初五,農民軍領袖黃巢進入長安。黃巢乘坐金色肩輿,其部下全都披著頭發,身穿錦袍,束以紅綾,手持兵器,簇擁黃巢而行。鐵甲騎兵行如流水,輜重車輛塞滿道路,農民軍隊伍浩浩蕩蕩,延綿千里,絡繹不絕。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數十人赶來迎接,長安居民夾道聚觀,場面极為壯觀。這一刻,是黃巢人生中的巔峰時刻。

  黃巢愛讀書,小時候讀過一些經典与傳述之書,能寫詩。有一次,黃巢父親与一老人以菊花為題作聯句,那老人一時未就,黃巢在旁見了卻脫口而出:“堪与百花為總首,自然天賜赭黃衣。”黃巢父親怪他不禮貌,欲教訓他一通,那老人勸止說:“孫能詩,但未知輕重,可令再賦一篇。”黃巢應聲詠了一首《題菊花》:

  颯颯西風滿院栽,蕊寒香冷蝶難來。他年我若為青帝,報与桃花一處開。

  豪邁倔強,傲世獨立,有沖天凌云之志,男人的勃勃雄心一覽無遺。事見宋人張端義《貴耳集》。黃巢的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堪稱另類,其中凸現的意蘊,不是司空見慣的愛國忠君和譏諷時弊,而是不可抑制的反叛、憤怒、仇恨和令人生畏的极權欲望,是推倒現實、重整天下、凌駕万物的雄心壯志。張端義于《題菊花》詩下注道:“跋扈之意,現于孩提時。加以數年,豈不為神器之大盜耶!”

  儒生通常將“修身齊家治天下”作為人生最高的理想。黃巢是讀書人,開始表現還不是那么跋扈,也是走傳統的建功立業之路——參加進士考試。据說黃巢的父親給他取名為“巢”,就是指望儿子日后能夠榮登科榜。“巢”可書作“窠”,音科,民間吉祥語中有“五子登科”之說。然而,黃巢的運气不是那么好,屢戰屢敗,數次參加考試,每一次都名落孫山。落第后的黃巢終于絕望了,決定再也不參加科舉考試了。他題了一首《不第后賦菊詩》抒發心中的不平之气:

  待到秋來九月八,我花開后百花殺。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

  詩中充滿豪闊的英雄不羈之气,气勢凌厲,殺意陣陣,惊人心魄。气勢之大,為詩中所罕見。從這首詩中,能夠讀出黃巢對長安的強烈渴望。這种渴望,不僅僅是對一個城市的渴望,還有對無上權力的渴望。此時,黃巢的理想不再是進士及第那么簡單,他的理想,或者說野心,已經演變成凌云之志,而長安就是理想的彼岸。

  黃巢屢試進士不第后,對“十年寒窗苦”的讀書人頗為同情。他成長為著名的鐵血農民領袖后,農民軍中開始流傳“逢儒則肉,師必覆”(《全唐詩·卷八百七十八·黃巢軍中謠》)的說法,其意是遇到讀書人就殺戮,軍隊必然要覆滅。因此,當農民軍進入城池后,經常火燒官府,大殺官吏,但對只要是自稱是讀書人的人,都釋而不問。農民軍進入福建莆田后,經過黃巷黃璞門前。黃璞的祖先在西晉末年“衣冠南渡”來到莆田,所居住的那條巷被人稱為“黃巷”。黃璞“少与歐陽詹齊名”,從小能靜心、苦坐,像苦行僧一樣讀書。“少時喜詩,著名于時”。他的詩在藩鎮中流傳,頗有名望。黃巢听說黃璞是大儒后,特意下令說:“此儒者,滅炬弗焚。”(《新唐書·卷二百二十五下·黃巢傳》)要求部下過黃巷時將手中的火把熄滅,以免惊動了黃璞。一個令整個唐朝地動山搖的姓黃的人,為了另一個姓黃的人畢恭畢敬地滅炬,黃巷由此一下多出了几分神秘。這件事讓黃巢在福建獲得不坏的名聲,黃璞也跟著名聲大噪。

  唐末詩人林寬有這樣兩句詩:“莫言馬上得天下,自古英雄皆解詩。”這詩用在黃巢身上倒也相當貼切。如今,黃巢詩中的遠大志向已經實現了,長安就在眼前,沖天香陣透長安,滿城盡帶黃金甲。此時的黃巢是何等感慨,他實在沒有料到,理想會實現得如此容易,胜利會來得如此之快,因為就在一年前,他數次瀕臨失敗逃亡的邊緣。

  乾符六年(879年)正月,黃巢軍受藩鎮高駢部將張璘、梁纘的襲擊,遭到失利,黃巢不得不向唐軍勢力薄弱的南方發展,進入廣東,包圍了廣州(今屬廣東)。奇怪的是,黃巢并沒有著急攻城,而是分別致書給唐浙東觀察使崔璆和唐岭南東道節度使李迢,要求二人替他向唐朝廷上書:只要朝廷授予他天平(今山東東平北)節度使,他便愿意歸順。這确實就是黃巢現在的理想。之所以是天平節度使,而不是其它地方,一是因為天平富饒,二是因為黃巢本人是山東人。由此可見黃巢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。

  崔璆和李迢二人畏懼黃巢的聲勢,尤其是李迢,正處在黃巢軍的包圍之中,因而都很努力地照辦了。李迢是唐朝宗室子弟,在朝中頗有影響。兩位重臣极力上奏,求爺爺告奶奶似地懇求朝廷,給黃巢弄個天平節度使的官當當。唐宰相鄭畋認為應該同意黃巢的請求,以此來換得天下太平。但另一宰相盧攜与當權宦官田令孜勾結在一起,想讓他們的親信淮南節度使高駢因為戰事而立功,所以堅決不同意招降。僖宗皇帝沒有主見,基本上受田令孜的控制,因此沒有批准崔璆和李迢的奏書。

  黃巢听到唐朝廷的回复后有些失望,但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,自己親自向唐朝廷上書,退而求其次,求為廣州節度使。

  也許确實是看到了黃巢有投誠的誠意,這一次,唐朝廷很重視,專門進行朝議。宰相鄭畋認為可以先答應授黃巢廣州節度使以為緩兵之計,他說:“黃巢之亂,本因饑荒而起,依附之人惟求一飽而已。國家久不用兵,士皆忘戰,不如暫作包容,予一官。賊軍本以饑年而起,一俟丰年,其將士誰不怀念故土而思歸?其眾一离,黃巢即為案上之肉,此正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。如果現在只是恃武力戰,后果還真難以逆料。”另一宰相盧攜內心之中希望心腹高駢能獨得平賊大功,力持不可:“黃巢蕞爾小賊,平滅甚易,奈何現在授其官以示怯,使諸軍离心离德!”議來議去,唐朝廷最后決定授予黃巢“率府率”的虛官。

欲知後事,請點:

http://www.tynews.com.cn/big5/site1/whgc/2006-11/22/content_2771257_2.htm